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十一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为落实“十四五”土壤地下水污染领域预防为主、风险管控、水土共治要求,推动构建面向美丽中国的土壤与地下水科技支撑体系,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与贵州大学主办,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委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会议”)于2025 88-10 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

31dc15578c9a63d34dd647008d855506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余立风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等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周涛主持开幕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在致辞中指出,土壤与地下水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人居健康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后,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风险管控等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土壤与地下水治理要求,同年11月《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出台,为污染防控提供了具体路线图。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2023年《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发布,2025年《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重点解决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同时,各地加快推进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矿山生态治理等工程,为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夏祖义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作为国内生态环境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社团,下设多个土壤与地下水相关分支机构,汇聚了领域内顶尖专家和科研力量;学会通过举办“科学技术年会”“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等上百场学术会议,已成为服务“净土保卫战”的重要学术阵地。此外,学会积极搭建“重金属污染防治帮扶工作对接会”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制定发布系列团体标准引领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已成为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最具优势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未来学会将继续发挥平台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保护领域的政策、科技与实践创新。

40a38826e1cd04b2ac25c2a294e0f1ac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致辞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立风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系列目标任务为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由土壤中心支撑编制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等系列重大规划和政策的出台表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管理决策的高水平支撑至关重要,土壤中心作为土壤和地下水领域决策科学的研究单位,期望与各单位深化合作,推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产生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和管理建议,共同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75ee66eb7b40faac5bbf9304c463b340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立风致辞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教授指出,贵州大学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为目标,依托120年办学积淀与“双一流”学科优势,已在资源环境与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设有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国家和区域生态文明提供坚实科技支撑。为我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了不可或缺且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智力支撑和地方经验及启示。

340b3850c145183d7f1e37cef04e1f86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以《未来绿色低碳城乡水系统研究与实践》为题,贵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吴攀以《喀斯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绿色修复机遇与 挑战》为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梦舫以《原位地下水污染反应带修复技术及应用》为题,天津大学地科院常务副院长李思亮教授以《喀斯特地球关键带水-碳耦合过程与模拟》为题,美国南加州华人环保协会高级工程地质师童卫星博士以《美国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政府管理》为题,瑞典皇家农林科学院院士、瑞典农业大学Kevin Bishop教授以《Plumbing the Aquatic Conduit for Terrestrial Carbon: How far can we get with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探寻陆地碳的水生输移路径:水文连通性能够带我们走多远?)》为题分别做了精彩报告。

兰州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甘肃省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生态西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鹏教授主持专题29(矿区及周边土壤修复技术与应用的上半场),并在下半场作了题为《植物-微生物-生物淋洗修复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技术》的报告。

f8202abb1f758e93804e3b2aa71aaeef

高天鹏教授作报告

会议以“面向美丽中国的土壤与地下水科技创新”为主题,共安排了6个特邀主旨报告、28个专题分会场,1个研究生专场、学术墙报交流及搭建创新技术、成果和项目交流互动展览展示平台,超过300个学术报告和多项成果展示。研讨议题涉及矿山、工业场地、化工园区、农用地污染防控、重金属污染治理、大宗固废资源化、地质灾害绿色防控、环境健康、大数据协同治理、喀斯特水文气候演化、地下水水质演化等全场景下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技术,管理制度及防治实践案例等。来自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业等55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瑞典、美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位外国专家参会交流。


下一条:2025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海洋与生态环境分会场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分盟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Copyright©版权所有    西安生态研究院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 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联系电话 : 029-88241902邮编:710065